金庸的经典剧集《天龙八部》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中的主角乔峰因遭到小人的陷害,一夜之间从大英雄变成了“契丹狗”,这段悲剧故事让人不禁联想起北宋与辽国、金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
那么,北宋时期的辽国和金国分别位于今天的哪个位置?它们又是在何时建立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回溯到这三个朝代所处的时代背景。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末年,中央政权的腐败导致了中原地区的割据局面,战乱不断,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纷纷加入了这场动荡,他们对中原的富庶土地充满了渴望,想要一统中原,建立自己的国家。
展开剩余85%
其中,最为强大的民族便是契丹族。契丹人生活在今天内蒙古东部的广袤草原,那片水草丰美的土地大致位于如今的蒙吉辽三省交界处。公元906年,契丹的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随后仿照中原的体制建立了契丹国,即辽国。阿保机被尊为辽太祖,他的丰功伟绩令契丹人铭刻心间,辽国也由此奠定了基础。
辽国一开始并不显得那么强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国逐渐强盛,并吞并了其邻国渤海国。渤海国是由靺鞨族建立,曾是唐朝的附属国,随着唐朝灭亡,渤海国失去了庇护,辽国便乘机消灭了它。通过这一场战争,辽国获得了今日的东北三省以及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大片土地。
征服渤海国后,辽国的领土面积急剧扩展,国力也大幅增强,这引起了中原军阀的关注,他们希望通过与辽国的结盟来增强自己的权力,争取更多的军事支持。公元936年,后唐军阀石敬瑭向辽国请求援兵,并许诺一旦自己成功篡位,他便会将“幽云十六州”奉送给辽国。石敬瑭果然成功建立了后晋政权,兑现了承诺,将“幽云十六州”划归辽国。
所谓的“幽云十六州”,也叫“燕云十六州”,位于今天的山西大同至北京天津一带。这一地区是中原与北方的战略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辽国能够掌控此地,中原将失去天然屏障,辽军便能轻松向南推进。由此可见,宋朝与辽国之间的战争,几乎都围绕这一地区展开。
与此同时,北宋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后,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崛起。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成功篡位,定都汴梁,建立了北宋。中原大地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国家百废待兴。
然而,赵匡胤虽然通过军事政变登上了皇位,但他始终担心自己的部下也会效仿他,因此决定通过“杯酒释兵权”的计策,将军权从一线将领手中收回,以此巩固自己的皇权。此外,他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广泛任用文官,加强经济建设。这一政策在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轻视军事的做法也让北宋军队的整体实力远远逊色于辽国。
在这个时期,尽管宋朝在内政上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北宋依旧面临辽国的强大威胁。为了争取和平,北宋与辽国在1004年签订了和平协议,每年向辽国缴纳大量的白银,并由此进入了长达百年的休战期。这一时期,两国虽表面和平,但实则互有防备,战争的阴影始终未曾远离。与此同时,北宋国内经济和文化得到大力发展,逐渐走上了繁荣之路。
尽管北宋的经济改革在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腐败的文官体系,也使得北宋的军队在与辽国的战争中处于劣势。而辽国则在和平的空隙中逐渐积累财富和实力,逐步走向衰败。与此同时,辽国的统治者也因生活奢华、政治腐败而失去了斗志,导致民间不满情绪的积累。
其中,渤海国的后裔——女真人,便是这一不满情绪的主要体现。女真族源于古肃慎族,唐代称为靺鞨族。辽国建立后,这些曾被迫成为奴隶的女真部落愈发不满,他们的首领完颜阿骨打终于在1115年起兵反辽,迅速占领了辽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包括今天的东北三省。
随着金军的不断推进,辽国的节节败退,金国逐渐占领了辽国的大部分领土。辽国的灭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与此同时,辽国的西辽也在中亚崛起,尽管其统治经历了一段辉煌时期,但终因内部分裂而迅速灭亡,成为了成吉思汗的部下哲别的手下败将。
就在西辽崛起的同时,金国也向南扩展,公元1126年,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攻占了北宋的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历史上称之为“靖康之难”。南宋的建立,标志着北宋的彻底覆灭,宋朝的统治者在金国的压迫下屈辱求和,甚至为了讨好金国,亲自斩杀了抗金名将岳飞。然而,岳飞的悲壮死去并未换来和平,金军继续向南推进,最终将南宋推向了极为艰难的境地。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金国虽然取得了辽国的大片领土,但其内部的腐败和奢靡却使国家逐渐走向衰败。最终,蒙古族在崛起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亡了金国,经过119年的统治,金国宣告灭亡。
纵观整个辽、金与宋朝之间的历史斗争,可以说这段历史跨越了300多年。辽国最早建立,其后是北宋的崛起,接着是金国的崛起并迅速摧毁辽国与北宋,最终,蒙古的崛起改变了整个局面。辽金的建立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也在游牧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这一时期战乱不断,但辽国与金国的建立推动了北方游牧文明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发布于:天津市